法国政府近日出台的“新环保法案”要求,法国市场上销售的产品将被强制性要求披露产品的环境信息,这其中包括要标示其整个生命周期(即从原料、制造、储运、废弃到回收的全过程)及其包装的碳含量,即把商品在生产过程中所排放的二氧化碳(CO2)量在产品标签上用标示出来,告知消费者产品的碳信息。该法案已于2010年7月12日通过,2011年7月1日将开始试运行至少1年。
作为全球化产业链条上的供给方,中国的大部分纺织外贸型企业也势必要采取相应的措施,他们的备战状态如何,值得行业一探究竟。其实在当前国内面料企业的发展规划中,低碳已经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位置,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低碳带来的经济效益已经摆在了企业面前。然而,面对着碳标签的到来,国内面料企业有必要进行一次全面摸底。
更重要的是,我们看到了在迎合低碳大趋势的过程中,企业的应对方案越来越成熟,并可以看到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在面料企业2011年春夏新产品的名单中,出来了越来越多的环保新纤维:吴江德伊加大了铜氨纤维与粘胶、天丝等原料的混纺比例;广州扬纤以绿色原料为重点开发对象,如竹纤维、海藻纤维等;向兴集团则推出了竹纤维以及云母纱……尽管到目前为止,他们并不是为面料企业带来真金白银的“主力军”,但却是力量不可小视的“生力军”。
而在具体生产过程中,由于技术工艺的优化或是生产设备的升级,水、电费用的降低是立竿见影的。另外,还有一些面料产品,可以降低消费者实际穿着过程的碳排放,例如旭荣集团的FLYCOOL面料,接触肌肤会产生瞬间凉感,可以让穿着者的环境空调温度调高1°C,约可节省3%~5%的电费,约减少0.66kg的碳排量。
随着节能减排意识在全球范围内的普及,低碳经济到来的趋势已不可抵挡。当前,环保产品打上碳标签的做法开始被欧美、日本、加拿大、韩国等国家和地区所推崇,并真正付诸行动,这势必会影响日后我国纺织企业的产品出口。
据了解,我国传统的纺织产业对环保产品的自主研发能力有了不小提高。在各类环保原料的运用、生产环节能源的控制、污水废气的减排等方面,均可以看到国内面料企业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