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行情 » 童装行情透析 » 正文

石狮服装,如何重现风光?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2-05-03  浏览次数:270

  石狮是个个性色彩浓厚的沿海城市。23年前,它从一个农村集镇一跃升格为省辖县级市,这在偌大的中国,至今绝无仅有。

  建市之后,两件事让石狮声名远扬。一是这个新鲜出炉的县级市随即被中央列为政改试验区,与海南、深圳一同作为全国省、市、县三级推行“行政体制改革”,倡导“小政府、大社会”实践之地。第二个就是该地风靡全国的服装市场。

  服装几乎是石狮的一个代名词和一种符号。“铺天盖地万式装,有街无处不经商”便生动地反映出当年石狮城服装买卖的繁荣景象。

  一晃20多年过去,现今人口30余万,现有服装企业7000多家,年产值200多亿元,产量达5亿多件(套),各类休闲面料占全国同类品种的50%以上。

  “然而,石狮服装虽然总量巨大,但在全国叫得响的知名品牌屈指可数。原先遍及全国各大商场风光无限的‘石狮专店专柜’早已消失,风光不再。相反,当年尚不及石狮的温州、常熟服装,现在却如日中天。”泉州纺织服装商会会长周少雄在厦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对石狮并不护短,他强调说,“石狮服装业的兴衰轨迹是很明显的,它是个典型样本,对国内其他服装板块的发展很有思考的价值。”

  朝圣之地

  石狮被全国的服装经营者视为朝圣之地,那是在上世纪80年代。

  那时,石狮服装以其款式新颖、种类齐全而闻名全国。当时只有区区几平方公里的石狮城区虽是石板路和尘土路,但却形成了18条商业批发街,8个专业服装批发市场,8000个商铺,许多商铺还是用木板和竹子搭盖而成,然而每天前来此地批发服装、小商品或慕名前来购物的国内外客商超过六七万人,“全国跑石狮”、“万商云集”之说也由此而来。

  “那年头,凡做服装生意的,必跑两个地方,一是广州,另一就是石狮。那时的石狮市场真是充满活力,时时处处都有赚钱的机会。”回望早年石狮,周少雄心生感慨,却又心情复杂。

  与周少雄的心绪一样,石狮大帝集团副总经理吕锜向本刊记者讲述石狮服装市场当年的盛况时,心中怀念过去。

  “现在,泉州服装的很多大品牌或国内一线品牌,当初都是从石狮起家的,他们的第一桶金皆在石狮挖取,即使国内的几个重点服装生产区域,早期同样受益于石狮市场。”吕锜说。

  事实上,当年出现“全国跑石狮”现象之前,已有“石狮跑全国”的说法。

  那个时期石狮人如何开拓全国市场的故事,至今仍在流传。当时被称为国内首个“民选”市长的刘成业几乎每次亲自带队出征,并且都在展览会期间的新闻发布会上宣布,“石狮产品有问题就来找我这个当市长的。”他的气魄让石狮的服装老板们受到莫大的鼓舞。

  从此,享誉全国的“石狮服装专卖店”或是“专卖柜”便在各大城市的大百货商店落地生根,生意兴隆,引人注目。同时,石狮人还通过海外侨亲建立起外销渠道,在海外设立了160多个商贸机构,石狮40%的产品出口外销到30多个国家和地区,他们还在全国沿东北至西南的边境上设立270个边贸点,石狮服装走向世界的势头可见一斑。

  “那时,政府带着我们去全国各大城市‘洗城’,我们推销的足迹遍及大江南北,石狮服装很快有了名气,石狮也吸引了全国的眼光。”石狮纺织服装同业公会会长蔡东升这样告知本刊记者。

  光环褪色

  然而,大浪淘沙,逆水行舟,石狮的服装产业也历经潮起潮落。

  到了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石狮的服装企业越来越感受到竞争的压力,“一枝独秀”变成“狼烟四起”。浙江的温州、辽宁的大连、广东的虎门、江苏的常熟等地的服装业开始迅猛发展,对石狮形成逼迫之势。

  北方大连,1989年率先开办国际服装节,这个服装节现已成为国内行业中声誉最高的一个国际性经济文化盛会。广东虎门,凭借地处珠三角的优势,先人一步了解到国际服装市场的动态变化,并在国际上12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数百个注册商标。江苏常熟,拥有服装服饰企业4000多家,国内休闲装市场在常熟等地凭借低成本的生产挤压石狮产品的销量。正装市场的相对萎缩也促使温州、宁波等地的传统正装企业向休闲便装转型,对石狮休闲装产业形成强有力的挑战。

  全国服装产业的格局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剧变。石狮服装纷纷从各大商场撤柜撤店。最为典型的是,曾经辉煌一时的石狮童装,市场占有率由95%下滑到不足5%。

  蔡东升经营的野豹童装是石狮童装的代表之一。“我们从1990年开始向全国铺货,到了1998年几乎完全撤出。当时的心情,真的是五味杂陈。”与本刊记者谈及昔日辉煌,身材高瘦、现年59岁的蔡东升神情淡定,自称事业的起伏与自己保守的性格有关。

  其实,石狮服装业的老板们心里都明白市场为何转向。“过去是‘人无我有,人变我快’,现在却是‘我有人有,我变人快’。北边的浙江、苏南,南边的广州、深圳,他们的价格、款式、质量、面料,石狮哪一项都不占优势,甚至处于下风。”一位政府工作人员这样告知本刊记者。

  国内市场受挫之后,石狮服装企业把视线转向国外。然而,他们的出口服装大多以替人加工为主,“量大价贱”,大笔利润被中间商赚走,石狮企业仅获得微薄的加工费。不少服装进入国外市场后,也大都在“跳蚤市场”贱卖,最终形成“狮造”服装只能在低端市场打转的不好印象。

  而一些小企业加工的服装,因质量达不到要求或对方过于挑剔,导致毁约现象时有发生。这类制作简单的服装只好“出口转内销”,却又进不了大商场,只能与其他低档服装一样进入“地摊”或堆进仓库。

  审视石狮服装产业的兴衰过程,蔡东升之语意味深长:“石狮得改革开放之先,纺织服装业异军突起,迅速发展成为闻名全国的‘服装城’,但石狮纺织服装企业很长一段时间已是‘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企业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 行情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展开